25岁的Shankar koirala
一定想不到,20年后
他会讲着一口流利的中文
在中国各地做生意
把上海当做“第二故乡”
与其说人生际遇就是这么奇妙
不如说开放的中国市场
吸引他步步深入
当“天使的手”从尼泊尔的店招
变成上海新公司的名字
他说:
“我不想做来去匆匆的过客
往后余生
中国和尼泊尔都是我的落脚地”
Shankar koirala
带来当地妇女的手工艺品
去年11月,在尼泊尔憋了大半年的Shankar koirala做出一个重大决定,到中国上海参加第三届进博会。旅途的不确定性,长达14天的隔离,都没有磨灭他的信念:“中国是最大的市场,我必须到那里去。”
6天的展期果然没有让他失望,尽管馆内不是人挤人的热闹,但他收获了一批高质量的客户,拿到了实实在在的订单。“中国客商对我们的羊绒衫很认可,展会期间签下了50万元的订购单。”
Shankar koirala参加第三届进博会
第三届进博会之后,Shankar koirala没有回国,而是留在了上海,把生意重心转移到了中国。跑展会、开公司、经营淘宝店和抖音号,还入驻了绿地贸易港里的尼泊尔国家馆,他在“忙并快乐中”迎来了第四届进博会。
这一次,除了去年展示过的羊绒衫、羊绒围巾和披肩,他特别带来了由尼泊尔妇女手工制作而成的手袋。“我们当地有一个妇女技能发展组织,是公平贸易组织。她们向贫困妇女免费提供职业培训,教授她们制作手工艺品的技艺,然后提供原材料,生产出一系列的手工编织产品。”Shankar koirala告诉海岸君,当地有2万多名妇女依靠这些手工艺品来自力更生,但对于她们来说,寻找可以销售的市场,以及生产出符合潮流审美的产品,依旧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,因此今年他主动联系了该组织,希望为本国妇女提供更多工作机会。
尼泊尔当地妇女制作手工艺品
“进博会能带来大订单,中国市场大得就像海洋。”Shankar koirala用最朴素的语言向妇女技能发展组织介绍进博会,没想到她们早有耳闻,因此顺利达成合作。如今,这些色彩丰富、手工细致的编织包被摆放在展台上,第一次叩响中国市场的大门。
开放的中国有更多机会
从Shankar koirala一口流利的中文就能猜出,他和中国的渊源绝非起于第三届进博会,而要往前推更多年份。果然,他告诉海岸君,早在10多年前,他开在尼泊尔第二大城市博卡拉的旅游产品商店,就接待过很多中国游客,因此自学中文。“最多的时候,我店里80%的客人来自中国,为此我还开通了大众点评。”
怀揣着对中国的好奇和向往,2013年,Shankar koirala第一次飞到中国,以游客的身份游览大好山水。但真正让他决定开拓中国市场的,还是2015年尼泊尔遭遇大地震,当地旅游业受到重创。“既然中国游客短时间无法重返尼泊尔,为什么我不能去中国?”想到这里,Shankar koirala买上机票,飞到云南昆明,开启他在中国的展会之旅。
尼泊尔的手工艺品
“南亚国家商品展,这是我到中国参加的第一个展会。当时我对中国市场的了解还很少,心里很忐忑。在异国他乡的展位上,有人会买我的东西吗?所以只用随身行李箱带去部分产品。”没想到,尼泊尔的羊绒产品在展会上大受欢迎,很快销售一空,这一份喜悦席卷Shankar koirala,以至于他至今提起依旧兴奋不已。
此后,他每年都要飞两三次中国,在各个城市里参加展会,寻找合作伙伴,直到遇到了进博会。
“过去我们参加展会,人流量很大,但要遇到高质量客商,还得看运气。但在进博会上,我发现全中国的采购商都来了,他们不但很专业,而且业务规模更大、发展更稳定。”
今年,Shankar koirala在上海注册了一家贸易公司,名字依旧叫“天使的手”。“中国市场这么大,足够我安定下来,不再东奔西跑。”他说,除了入驻绿地贸易港里的尼泊尔国家馆,他还计划在市区开出尼泊尔特色商店,做大自己的淘宝店和抖音号,考察中国的特色商品,进口到尼泊尔去。“中国的灯具、衣服等都很受喜爱。”
“我不可能离开中国,离开中国市场了,未来的工作生活,一定是在中国和尼泊尔两头跑。” Shankar koirala说,是进博会让他看到更广阔的中国市场,而开放的中国市场也给了他更多的机会和未来。“我们所有人都能从经济全球化中得到益处。”